电视新闻里正热烈地讨论着各地的中秋习俗,我突然想不起故乡是怎样过中秋了。
已有十年未在家乡过中秋节了。异地他乡的学子常说的一句话: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。对于我来说,故乡仅七日,过年的那七日。
从十九岁开始游走他乡求学,此后离家是越来越远。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大城市里,我像一株小草扎根、生长,慢慢拥有了自己的小天地。在这里,我多了一个家,有先生相伴有儿女绕膝。而且年迈的父母也常常从老家来广州,这里似乎成了真正意义的家,父母爱人孩子朋友和同事。它似乎渐渐取代了在故乡的那个家,那个小时候最温暖最安全的避风港。
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,爸爸妈妈一定带着我和姐姐去外婆家吃个晚饭,再匆匆赶到奶奶家喝茶吃月饼。爸妈总说,中秋节就得讨个团团圆圆的好意头。那时候,中秋节在我心中就是一块大大的香香的月饼,就是逗得奶奶外婆哈哈大笑的嬉闹声,就是一大家子促膝闲聊的乐乐呵呵。后来,外婆和奶奶相继走了,我们也分散在异国他乡,中秋再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。
长大后,我们慢慢接受了分离和相聚,我们分居各地,却彼此牵挂。在分离的日子,各自安好,在相聚的日子,尽情享乐。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这样一句简单、轻浅的诗词,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,在这特别的夜晚,又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念想,一碗撒着几粒葱花的鱼丸,一块油滋滋香甜酥脆的月饼,一口一口都是故乡的味道。